用于微型光聲顯微鏡的手持式激光器:可觸發(fā)、毫米級、低成本且支持功能性成像
2025-05-30
_202507211143425627.png)
Hand-held laser for miniature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: triggerable, millimeter scale, cost-effective, and functional
近日,Photonics Research 報道了廈門大學電子工程系何宏森、董俊教授團隊獲得的新成果,相關工作“Hand-held laser for miniature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: triggerable, millimeter scale, cost-effective, and functional”(Photonics Research 2025, 13, 6, 1637-1646) 展示了一種用于光聲顯微鏡的小型化固體激光器。這種脈沖泵浦的被動調Q激光器不僅滿足光聲成像的光源參數(shù),同時具有可觸發(fā)、尺寸小和成本低等優(yōu)點,有利于光聲顯微鏡的便攜式應用。
該工作利用晶萃光學JCOPTIX提供的透鏡來搭建擴束系統(tǒng),實現(xiàn)激發(fā)光源光斑尺寸與物鏡后焦面的精準匹配。
光聲顯微鏡(PAM)作為一種無標記成像技術,通過脈沖激光激發(fā)生物組織產生聲信號,兼具高分辨率、深層穿透和豐富光學對比度的優(yōu)勢,在生物醫(yī)學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。其成像性能高度依賴于激發(fā)光源的四項核心特性:千赫茲重復頻率(>10 kHz)確保高速掃描同時避免信號混疊,納秒級脈寬(1–5 ns)平衡軸向分辨率與組織穿透深度,微焦耳級脈沖能量(1–10 μJ)克服組織散射與水吸收損耗,寬光譜覆蓋(200 nm–2 μm)實現(xiàn)血紅蛋白、脂質及DNA等生物分子的特異性功能成像。
然而,當前PAM系統(tǒng)的小型化和便攜化面臨光源瓶頸。盡管掃描、探測與采集單元已實現(xiàn)小型化,但激發(fā)光源仍存在顯著局限:光纖激光器一般需要額外的功率放大器;LED/LD脈寬普遍較寬;主動調Q固體激光器(AQS-SSL)的長腔體不利于短脈寬產生,而且一般需要高功率泵浦和水冷系統(tǒng)?;诖?,團隊提出使用被動調Q固體激光器(PQS-SSL):其毫米級腔長利于產生短脈寬,單一振蕩器即可實現(xiàn)微焦耳脈沖能量,全晶體結構實現(xiàn)緊湊化和低成本,晶體的非線性效應支持寬譜調諧。同時,團隊大幅優(yōu)化了由被動調Q機制引起的脈沖時間抖動問題,滿足了激光器與PAM系統(tǒng)精確同步觸發(fā)的需求。
研究人員提出基于脈沖泵浦的PQS-SSL,通過精確調控泵浦脈沖的周期、占空比和功率,使輸出激光脈沖鎖定于泵浦脈沖邊緣,實現(xiàn)頻率鎖定。脈沖泵浦的原理如圖1(b)所示,脈沖泵浦相對于連續(xù)/準連續(xù)泵浦提供了高峰值功率的短脈沖,使增益介質中反轉粒子數(shù)密度在可飽和吸收體的漂白閾值附近急劇上升(高增益斜率),顯著壓縮漂白過程在不確定性區(qū)間內的持續(xù)時間,極大的降低了輸出激光脈沖的時序抖動。基于脈沖泵浦的PQS-SSL的裝置示意圖如圖1(d)所示,電源為驅動板供電,而驅動板通過TTL信號調制產生對應的脈沖電流,脈沖電流使激光二極管產生脈沖泵浦光,脈沖泵浦光經(jīng)過兩個透鏡構成的準直聚焦系統(tǒng)后入射到激光諧振腔中,激光諧振腔由增益晶體、可飽和吸收體和非線性晶體組成,且諧振腔兩側鍍有透射和反射膜構成法布里-珀羅(FP)腔。輸出的脈沖激光作為PAM中的激發(fā)光源,泵浦的TTL調制信號可直接作為PAM系統(tǒng)的觸發(fā)信號。


該光源成功應用于PAM系統(tǒng)(圖3(a))并實現(xiàn)了高質量的成像結果。系統(tǒng)分辨率測試(圖3(b)和3(c))表明,其橫向分辨率達到5.5 μm,接近理論值5.3 μm(由激光波長和物鏡數(shù)值孔徑?jīng)Q定);軸向分辨率為300 μm,與基于超聲換能器中心頻率計算的理論值292 μm高度吻合。圖3(d)和3(e)展示出光聲信號強度的穩(wěn)定性。利用USAF 1951分辨率板在10 kHz、15 kHz和20 kHz不同重頻下成像(圖5(g)),圖像質量保持一致,驗證了系統(tǒng)在變速掃描下的穩(wěn)定性。更重要的是,該激光器成功應用于生物樣本成像。如圖3(f)所示,對斑馬魚幼體全身進行掃描,清晰地揭示了其視網(wǎng)膜、卵黃囊、軀干等精細結構。直徑7 μm的碳纖維樣本的成像結果(圖3(h))也進一步證實了PAM系統(tǒng)的高對比度和空間分辨率。為了展示其在功能性PAM中的應用潛力,研究團隊進一步拓展了激光波長。通過在激光腔內插入YVO4晶體,利用其拉曼頻移效應,成功將輸出激光波長擴展至1176 nm(圖4(b)),該波長位于脂質的特征吸收峰附近。如圖6(d)所示,使用此1176 nm激光對牛肉切片進行PAM成像,能夠清晰地區(qū)分并顯示出脂質在肌肉組織中的分布,成像區(qū)域為2 mm × 4 mm,步長為20 μm。這一結果有力地證明了該脈沖泵浦PQS-SSL光源具備支持功能性光聲成像的能力。

為了展示其在功能性PAM中的應用潛力,研究團隊進一步拓展了激光波長。通過在激光腔內插入YVO4晶體,利用其拉曼頻移效應,成功將輸出激光波長擴展至1176 nm(圖4(b)),該波長位于脂質的特征吸收峰附近。如圖4(d)所示,使用此1176 nm激光對牛肉切片進行PAM成像,能夠清晰地區(qū)分并顯示出脂質在肌肉組織中的分布。這一結果有力地證明了該脈沖泵浦PQS-SSL光源具備功能性光聲成像的能力。

這項工作展示了一種基于脈沖泵浦的PQS-SSL,專為微型PAM系統(tǒng)設計。通過創(chuàng)新性采用射頻調制泵浦脈沖技術,實現(xiàn)了對輸出激光的重復頻率鎖定與時序抖動抑制,解決了傳統(tǒng)被動調Q激光器無法穩(wěn)定同步觸發(fā)的關鍵瓶頸。激光諧振腔采用全晶體結構,在保持千赫茲重頻、納秒脈寬、微焦耳級脈沖能量與寬光譜的同時,實現(xiàn)了毫米級腔體尺寸與低成本制造。實驗驗證了該激光器在PAM中的高性能成像能力,并通過腔內拉曼頻移拓展波長實現(xiàn)了脂質特異性功能成像。該激光器為手持式和可穿戴型PAM系統(tǒng)的開發(fā)開辟了新路徑。
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2024級碩博連讀生王漢捷為本文第一作者,董俊教授、何宏森助理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。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,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,廈門市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廈門大學校長基金的支持。
作者特別感謝南京晶萃光學科技有限公司(JCOPTIX)提供的光學元件與儀器支持。